我院73级校友朱星在兰州大学2019年新生入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发布日期:2019-10-12 作者:朱星    编辑:李云鹏    来源:6163银河net163am

扬帆远航

--在兰州大学2019年新生入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北京大学)

201995兰州大学榆中校区

亲爱的兰州大学2019级入学的新同学们,亲爱的老师们,家长们,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校友,兰州大学1973级物理系学生朱星。

今天,我很荣幸代表兰大校友在这个庄严的场合与同学们谈谈对兰州大学的感受。

众所周知,兰州大学是我国教育发展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教育重镇。对我个人来说,兰州大学是我生命中关键的转折点,使我从青海山沟里的普通工人转变成为一名教师和学者。在这里,我可以向大家透露一个小秘密:我们一家四口人中,三人毕业于兰州大学。我与夫人在物理系相识相知,女儿可能受到影响,选择了兰大人为夫婿。

我走上这个讲台前反复地想,在1973-1976三年间,兰州大学给予我了什么?我从兰州大学学到了什么?

上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期间,百废待兴。我们这些来自于工厂、农村、部队的青年走进兰州大学,抱着求知的渴望走入大学课堂。但是良好的愿望不能解决我们知识贫乏的鸿沟。是兰大物理系的老师们把他们的知识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金属物理专业的张宏图老师、王天民老师、侯跃勇老师、磁学的李发伸老师,以及其他许许多多老师们,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们物理学的美妙和知识对于改造世界的作用。在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里,我们吃着土豆、胡萝卜、钢丝面,每天清晨,从校门到东方红广场,到西关十字跑步十公里。老师们在球场上和同学们一起打排球。在旧文科楼的教室中,老师们为我们这些知识全面缺乏的学生不厌其烦地讲授习题。在工厂实习期间,老师们和我们一起住在大通铺上,张宏图老师为我逐字逐句修改英文译稿。更加使我受到鼓励的是,在皋兰山上兰大林场植树过程中,教务长崔乃夫先生果断地向我预言:中国的教育振兴一定要重新建立研究生培养制度!

兰大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知识的追求和未来报效祖国的信心大增。

兰州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学者。有人说:“国内优秀的磁性物理研究人员80%来自兰大!”我曾经统计过,在北大教师队伍中,有一百多人是兰大校友。而兰大本科毕业生在北大读研究生的就更多。

讲到这里,我想不出用什么语言表达我对母校兰州大学的感谢和对母校老师们的思念!这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地方!

我只能说:“兰大,我爱你!”

而当我自己成为一名教师时,会被一些突然出现的瞬间所感动!记得我刚刚在北大教书时,每当十点前后换课时,学生们如潮涌般从一个教室走出,转向另外的教室。我与他们迎面而过,看到他们青春的脸庞充满阳光,热切地讨论刚刚学到的知识,一种作为教师的自豪感油然升起!

曾几何时,我会给每位选修我的课程的同学拍张照片,精心地保存起来。以防他们一旦找不回家时,可以到这里来找我。

这些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最初就来源于兰大物理系老师点点滴滴榜样的力量。

亲爱的同学们,现代大学的职能是“传播知识、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我国的高等学校,特别是包括兰州大学在内的985高校,承担着传承历史,探索未来的重任。

兰州大学与北京大学存在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传承这个历史渊源的接力棒从江隆基校长传递到严纯华校长手中!作为兰大到校友,为母校做些贡献责无旁贷!

今天是兰州大学开学的第一天。作为你们的校友和一位资深的老师,我想对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同学提出几点期望。这也是我从教学、科研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亲身经验:

1)“好学生”的三条判据

时常有些青年教师问我,怎么才能判断一个学生是否能成为一个好学生,或者成为一个成功者?我告诉他们我积累的经验。如果与一位学生谈上五分钟,大致可以判断出他是否优秀。我对选修我课程的学生有三条判据:第一,是否经常坐在教室第一排?第二,是否在课堂上经常向老师提问?第三,这也是其他老师不一定同意的判据,是否在走廊里遇见老师经常笑一笑?这三个判据看似简单,实际上有深刻的道理。首先,求知若渴的学生肯定会在课堂中找个好位置,比如坐在第一排。其次,在听课过程中积极思考,思维活跃的学生是最喜欢提问的。第三条见到老师打招呼,笑一笑的学生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懂得如何抓住任何机会学习知识,充实自己。

2)确定自己人生发展目标

你们刚刚离开高中的课堂,进入兰大的校门。或许你们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思考:我未来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特别是在座的同学们很多是在你们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或许你们习惯于气宇轩辕地走过你们的同学中,习惯于享受同学们的羡慕眼光。然而,在兰大这样优秀学生的群体中,或许有些同学会暂时失去自我,不适应需要仰望别人的体验。因此,进入兰大后,你们需要尽快完成自己的定位,确定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

    (3)“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当今的社会与我1973年走入兰州大学时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今大学的特点也引入了全新的内容。各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互相借鉴,互相依存,已经成为大学的基本特征。以前人们描述北京大学的学科分类,可以简单地说:自然科学方面是“数理化、天地生”,社会科学方面是“文史哲、政经法”。然而,现在这种简单描述已经很难表达交叉学科的特征。比如说,纳米科技是研究在纳米尺度物质的新结构和新性质。在纳米尺度,物理学家关心的是电子传输、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磁性、力学、声学等相互组合与交叉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化学家关心的是在纳米尺度新材料的合成,能量的产生、转移和存储。而生命科学家关心的是纳米尺度的核孔、核膜中物质的渗透、现代靶向药物的传递、生命的最基本特征的认知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纳米尺度上、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可以说是融为一体,成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叫做纳米科技。而这种互相碰撞,在基础文科、社会科学中更是司空见惯。

因此,新时代对年轻学生、学者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数理化,天地生”,而是站在一门母学科基础上,学会从其他学科吸取营养而创造新的知识。

从这个意义上讲,你们的老师们,你们老师的老师们,就是立足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博取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与思想,而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亲爱的同学们!

四十多年前我自己开着卡车,从青海的工厂赶到兰州大学报到。当时我并没有理解,从工人到大学生这个转折,对我一生的重要意义何在。今天,我深深地体会到,兰州大学是我学术生命的起点。从这里出发,我走出西北的山沟,走向北美,走向欧洲,走向世界。

祝福你们,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你们出发的日子。愿你们在兰州大学这艘大船上扬帆远航!愿你们茁壮成长,为母校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