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交流平台学术报告(4个)

发布日期:2019-07-18 作者:    编辑:康瑶    来源:

应6163银河net163am吴威研究员邀请,浙江科技学院黄奕筱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谭庆收副教授、江南大学胡征达副教授、南京邮电大学钟伟讲师近日来访,并作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届时参加!

时间:2019年7月26日13:30-17:30

地点:格致楼3016报告厅

联系人:吴威研究员(电话18152001183)

报告一

题目:SU(1,1)量子干涉仪中的最优度量

时间:7月26日13:30

报告人:黄奕筱 副教授

报告摘要

量子精密测量不仅要求对量子关联态有效的制备,同时也要求对量子态中的关联进行完美的提取。如何达到量子态的最优测量即满足Quantum Cramer Rao Bound(QCRB)是目前理论和实验中的一个难题。目前相关理论已提出利用Echo机制可以使得测量精度达到QCRB。在本报告中,我们给出了具有一般形式的SU(1,1)量子干涉仪的最优测量,从而突破了原有echo的局限。我们发现通过调节参数放大的强度,即当第二个分束器的参数放大强度大于第一个分束器中的参数放大时,粒子数的测量全部都可以满足QCRB。利用双曲的几何图像可以完美的解释最优测量。最后对干涉仪中的测量噪声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报告人简介:

黄奕筱,浙江科技学院副教授。2008年于杭州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3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香港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于2015年进入浙江科技学院物理系工作。研究领域为量子信息、冷原子物理,对多体系统中的量子精密测量感兴趣,主要关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与量子度量。已在Phys. Rev.A、Phys. Rev. B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报告二

题目: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加强的量子度量

时间:7月26日14:30

报告人:谭庆收 副教授

报告摘要

在该报告中,报告人介绍了基于超冷原子系统的量子度量学,研究了偶极极相互作用对量子度量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部分开展讨论:

(1)研究将偶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作为环境,来诱导系统原子间的自旋压缩以及量子纠缠,发现排斥的偶极相互作用更加适合制备大的纠缠态并探讨利用产生的纠缠态来获得接近于海森堡极限的参数估计精度。

(2)通过MCTDHB(multiconfigurational time-dependent Hartree for bosons)理论探讨了原子系统中的磁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对自旋压缩的影响。相比于传统的Gross-Pitaevskii方程而言,MCTDHB理论可以在不忽略各空间轨道的关联的情况下,研究轨道的动力学行为。这就给我们更加准确的描述了冷原子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该理论我们发现,偶极相互作用可以提供更好的自旋压缩。

报告人简介:

谭庆收:男,汉族,1983年09月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物理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2-2015年分别在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进入海南师范大学工作。主要从事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精密测量的理论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基于量子光学以及超冷原子的量子精密测量,量子退相干。

报告三

题目:基于干涉仪的量子相位精密测量的最优探测方案

时间:7月26日15:30

报告人:钟伟 博士

报告摘要:

干涉仪作为最精密的测量系统之一,广泛应用在引力波探测、原子频标、量子磁力计、以及量子陀螺仪等众多领域。理论上,通过采用非经典量子态的方法可获得超经典极限的测量精度,然而由于受实际测量条件的限制,实验上要想达到量子原理所限定的精度极限还非常困难。本报告主要介绍,在量子参数估计理论框架下,针对SU(2)干涉仪的相位测量研究,我们发现基于粒子数测量的最优双端口探测方案是一种全局最优测量,同时分析了单端口测量和粒子数之差测量为最优测量的条件。此外,还将介绍最近在双端口宇称测量上的一点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钟伟,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201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随后在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17年进入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从事教师工作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量子精密测量物理,已在Phys. Rev. A,J. Phys. A: Math. Theor. 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5余篇,首次提出了量子费雪信息的几何表示,该工作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统计已被引用100余次。2018年获江苏省双创博士。

报告四

题目:量子自旋和量子光学系统中的量子关联、量子相干和量子相变

时间:7月26日16:30

报告人:胡征达 副教授

报告摘要:

相变问题一直是凝聚态物理中的研究热点。根据卡丹诺夫的经典相变理论,在相变临界区,热力学涨落效应导致系统的统计关联长度趋于无限大,整个系统呈现集体行为和自相似结构,即系统的哈密顿量在经过重整化后在形式上仍保持一致。区别于传统经典相变的物理机制,量子相变则纯粹是由量子涨落效应引起的相变行为。对于量子相变的研究,同样可以引入类似描述经典相变的序参量,通过序参量在相变点附近由零到非零(反之亦然)的变化行为,来刻画系统在物理性质有着本质差异的状态间的跃迁现象。在相变点,系统的能级往往发生交叉,使得系统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波函数发生剧烈变化。根据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波函数包含了量子系统状态的所有非经典信息,因此,这启发了人们从量子信息的角度来理解量子相变。本报告主要介绍在量子自旋系统和量子光学系统中的量子关联和量子相干特性,并探讨在刻画量子相变方面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胡征达,江南大学副教授。201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并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江南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从事专任教师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以及量子相变方面的研究工作,基于量子力学与量子信息原理,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激光、量子腔场及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等媒介来调控原子的量子信息;研究光纤耦合的腔阵列系统中的量子通讯和光场调控的量子相变问题等。近年来主要研究基于量子关联和量子相干的无线量子光通讯问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Opt. Express、Opt. Lett.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