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学术报告2020年第37期——董建敏 研究员

发布日期:2020-11-06 作者:魏少文    编辑:马致兰    来源:理论物理交流平台

   应6163银河net163am魏少文教授邀请, 近代物理研究所董建敏研究员近日来访我校并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届时参加!

题目:核物质性质与相关中子星物理

报告人:董建敏 研究员

时间:20201110日(周二)下午1500

地点:理工楼1201

联系人:魏少文 教授

报告摘要:

         天体物理与核物理的交叉与融合给核物理的发展不断带来新的机遇,极大地拓展了当前核物理的研究空间。其中,中子星为极端条件下核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平台。借助于核多体理论方法,研究了核物质状态方程、核物质超流性、星体中微子发射、中子星冷却以及星体r模不稳定性,具体讨论了Z因子效应(费米面排空效应)在这些问题中发挥的作用。最后,对脉冲星周期跃变和强磁场中子星进行简单的讨论。

报告人简介:

        董建敏,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2年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同年入所工作。2012年任副研究员,2019年起任研究员。主要致力于原子核多体理论、核物质状态方程与超流性、中子星物理与引力波、非微扰QCD的研究。2012年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2015年获得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8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主要学术成果包括:提出了推广的同位旋多重态质量方程GIMME,用于解释Nolen-Schiffer反常与Wigner IMME的破缺,引起了国内外实验工作者的密切关注;提出Z因子效应对3PF2中子超流性的强烈压低,引发了国际同行对3PF2超流性的广泛讨论;提出Z因子效应抑制而不是增强中子星中微子发射速率,澄清了Z因子效应在中子星冷却中的作用。目前已在PRL, ApJ, MNRAS, PLB, PRC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被引用10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