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3银河net163am王育华教授等赴比利时和荷兰参加国际会议并访问有关高校

发布日期:2018-10-09 作者:null    编辑:    来源:6163银河net163am

近日,应第八届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研讨会主办人Jan Van Humbeeck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的邀请,以及荷兰乌特勒支大学Andries Meijerink院士、阿姆斯特丹大学Hong Zhang教授、代尔夫特理工大学H.T. Hintzen教授的邀请,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王育华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耿婉莹、曹雅欣,赴鲁汶大学、乌特勒支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参加学术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

在8月17-20日的第八届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研讨会中,王育华教授受邀做了题为“Achievements in Multi-color Persistent Phosphors”的报告,与其随行的博士生耿婉莹、曹雅欣也分别做了口头报告。

会议期间参观了荷语鲁汶大学(2018QS TOP 71)热工研究所并与与会的国内外教授探讨学术问题。

8月21-23日,王育华等3人赴乌特勒支大学访问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Andries Meijerink博士及其实验室。21日上午,王育华一行首先参加了Andries院士课题组两名学生的研究汇报,随后邀请Andries访问兰州大学,在兰州大学进行授课,共同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并申请研究课题等。Andries表示非常乐意接受邀请,并预期于明年4月访问兰州大学。

22日上午,Andries安排了王育华与其访问学者、博士研究生进行工作会谈,王育华主要了解了实验室工作和中国留学生的情况,并为他们提出一些意见建议。同时介绍了学校尤其重点介绍了物理院的基本情况,邀请他们来兰大继续做博士后、工作等。下午王育华与Andries交流了与学生座谈情况、其后王育华给Andries介绍了实验室研究方向,用PPT形式主要报告了近几年实验室在LED和长余辉方面的研究进展。Andries听完后特别是对长余辉方面的研究结果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Andries也报告了在纳米上/下转换发光(Up/Down Conversion)和光子效应(Photonic Effect)方面的进展。

8月24-26日,王育华一行前往阿姆斯特丹大学对张宏教授进行访问。双方达成今后共同申报近红外纳米长余辉材料及其在生物标志方面的应用国际合作课题、建立长期联系并联合培养人才等。

8月27-28日,28日,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反应研究所Reactor Institute Delft (RID),王育华等与H.T.Hintzen及应用科学发光材料实验室主任Peter Dorenbos教授等进行了工作会谈。在座谈中,王育华表达了对H.T.Hintzen、Peter Dorenbos等人的问候和邀请其到兰州大学进行访问的意愿,他们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表示愿意接受邀请,并在联合人才培养、学术互访、共同申请课题等方面达成一致。

会后,面向H.T.Hintzen、Peter Dorenbos课题组师生20余人,王育华作了题为“Achievements in Multi-color Persistent Phosphors”的报告,随后随行学生耿婉莹向大家介绍了王育华课题组LED发光材料相关的工作。与会人员对王育华课题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此后王育华一行与应用科学系化学工程实验室负责人J.R. (Ruud) van Ommen交流,并参观其实验室。并探讨了可能的合作。

此次行程包括参加了比利时鲁汶举大学办的第八届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研讨会(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2018 QS TOP 71;工程学,生命科学,哲学,神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顶尖地位),随后又对荷兰三所著名大学: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 2018 QS TOP 109;几乎涵盖所有自然科学学科研究,其自然地理科学居世界之首),阿姆斯特丹大学(Amsterdam University: 2018 QS TOP 58;欧洲主要综合性大学之一,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位居世界第一),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8 QS TOP 54;欧洲顶尖理工大学之一,其建筑学、化学工程、土木与结构工程和电子电器工程都在世界前列)进行了访问。在访问参观的同时,依据“光功能与光转换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培育)”平台,积极邀请了相关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开展相应的学术报告和讲学,拟通过分别开展面向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研究报告与学术沙龙,面向硕士生、博士生的学术报告与前沿座谈,面向全体青年学生的学术漫谈,以及为研究生讲授功能与环境材料方面的核心课程等形式,进行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以创新型材料科学人才培养为导向,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宣传了兰州大学、有效地扩大了兰州大学材料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